特定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ALS)帶因者們運動要節制
毛主席,和史帝夫霍金(時間簡史作者)有什麼相同之處?
答案:他們都死於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ALS)!!
在美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之前七年,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正值文化大革命的中國大陸,跟毛主席晤談。毛主席的身體狀況不是太好,而且處於半放棄不願意積極治療的狀態。根據”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”作者李志綏醫師在書中的記載:
“尼克森總統於1972年2月21日抵達北京。從2月1日毛決定接受治療開始,醫療組輪流晝夜24小時待命,盡全力使毛恢復健康。毛的身體大有改善。肺部感染控制住了,心律不規則現象也減少了。水腫還只消退一部分,只好訂做了一套寬大的新衣服和鞋子。但毛仍喉嚨腫脹,說話困難,體力很差。毛在尼克森來訪的一星期前,開始做身體鍛鍊。他開始練習起立,蹣跚走路,後來已經可以讓服務員攙扶著起立了走一點路了。”
對毛主席而言,尼克森總統來訪是巨大的外交勝利,無疑大大地提升了他在國際間的影響力,不過他的身體狀況並沒有因為肺炎、心衰竭獲得控制而改善,書中繼續提到:
“毛的水腫全消以後,人瘦了很多,好像去掉了一大圈。原來體重是82公斤左右,這時只有70公斤。圓圓的臉變成尖下頷。肚子上的皮垂下來,不再像以前那樣豐滿。兩手手背、掌骨間下陷,顯然手上的肌肉萎縮,右手特別明顯。”
肌肉萎縮的情況繼續惡化下去,時間來到1973年:
“毛除去體力衰弱,呼吸急促,視力模糊以外,說話的聲音逐漸低啞,口齒逐漸不清。毛的身體越來越虛弱,稍微活動一下,就喘個不停,口唇發青。我們在臥室、書房都放了大氧氣瓶,接上塑膠管和口罩,間斷給他吸氧。他的視力一天天更加模糊,看書少了。江青提出來,將毛的書房改成小電影室,毛便看了一大堆由香港、日本、美國進口的庸俗不堪的片子。毛最愛看的是功夫片。但毛的頭腦很清楚,思路也很敏捷。”
御醫找了幾個神經科醫師會診,結論是:
“他們共同認為是種罕見的運動神經元病(motor neuron disease),在西方稱之為肌肉萎縮症(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)。 也就是大腦延髓和脊髓內,主宰喉、咽、舌、右手、右腿運動的神經細胞逐漸變質死亡。
書中也提到:
“在中國人中,得這種病的人極少,張(張沅昌醫師)的臨床經驗已經有三十年,只見過兩個得這種病的人。”
“在國外文獻報告上的統計,這種病如已侵犯到喉、咽、舌的運動神經細胞,最多只能活兩年。毛的右側會持續癱瘓。他(毛主席)目前的病情已到前述階段。因為喉、咽、舌癱瘓,不能吞嚥,不能正常飲食,最好早點安裝胃管,以保證必要的水量和營養。吞嚥困難,食物和水易留入氣管而囤積肺內,引起肺部反覆感染。最後階段,無法吞嚥,主管呼吸的橫隔膜和肋間肌肉麻痺,病人無法呼吸。這種病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法,只能稍微延長病人的生命。安裝胃管可阻止食物囤積肺內。呼吸器可幫助病人呼吸。病人的任何活動都要注意,可能因摔倒而導致骨折。”
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,1976年9月9日,毛澤東病逝。
小篇自己也有一位非常傑出的好朋友,因為漸凍症,2年前在安寧病房善終,才40多歲(註一),人生正在發光發熱之際嘎然而止,像櫻花般凋零,非常感慨。
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/漸凍症中的一種(漸凍症還包括原發性脊髓側索硬化症、脊髓性肌肉萎縮症、漸進性肌肉萎縮症和甘迺迪氏症)。書中李志綏醫師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症狀有仔細的描述,過了將近50年現在讀起來,這些描述還是很精準且生動。只有少數對這個病的描述要更新,例如,” 在中國人中,得這種病的人極少”,根據截至2015年新的研究,推估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在台灣年齡標準化盛行率為2.31人(每10萬人)。其中有5-10%是屬於家族性的病例,也就是跟基因遺傳有關係。現在醫師診斷這個病的警覺性提高,所以能還原真相,原來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不是極少的病。相反地,”這種病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法,只能稍微延長病人的生命。”這句話目前為止還是對的,1995 年FDA通過的藥物Riluzole (Rilutek)只能增加病人壽命3-6個月。所以對於5-10%是屬於家族性的病例,要不要做基因檢測,提早在出現症狀之前做出分子診斷的爭議很大。
基於倫理學,可以預防,有醫療介入可以延遲發病時間的遺傳疾病,用基因篩檢的方式做分子診斷,提早在症狀出現前確認為高危險群才有意義。對於沒有辦法預防疾病自然進程的遺傳疾病,特別是神經退化性疾病,等症狀出現,才用症狀加上實驗室跟影像檢查作出臨床診斷就好。提早做分子診斷對病人跟家屬沒有好處反而有壞處。以往都認為家族性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是屬於後者這種病,不過新的研究發現家族性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病人中,有些人可能可以靠減少運動延遲發病時間。
家族性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病人中,推究原因是SOD基因,跟C9ORF72基因出現致病變異點的比例最高。其中C9ORF72基因序列中,在第一個內含子(Intron)內出現異常多個GGGGCC重複序列的患者,其運動量越大,發病的年紀越小。所以對這群特殊的患者,提早知道基因檢測結果是能夠靠減少運動改變疾病自然史的。如果接下來更大規模的研究能確定這個結論,那用基因定序提早確診C9ORF72基因序列中有異常長的GGGGCC重複序列,有助於幫對這群患者避開最危險的危險因子,有機會成為神經退化性疾病中少數需要提早做分子診斷的特例。
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又稱為盧·賈里格症(Lou Gehrig’s disease),紀念偉大的洋基球員盧·賈里格。1939年4月30日盧·賈里格完成連續2130場的出賽紀錄,同年6月19日被診斷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, 07月14日宣布退休。1941年於自宅去世,享年37歲。不少人懷疑如果盧·賈里格不是棒球場上的鐵人,會不會晚一點發病,多活幾年?當然現在知道激烈運動,可能會讓C9ORF72基因中帶有異常多個GGGGCC重複序列的人,更年輕就發生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症狀,更會讓人懷疑盧·賈里格會不會就是C9ORF72基因序列中帶有異常多個GGGGCC重複序列的患者。
參考資料:
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
http://www.haodoo.net/?M=Share&P=0906
運動跟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關係
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2352396421001900
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盛行率
https://www.airitilibrary.com/Publication/alDetailedMesh?DocID=10232141-202012-202012220002-202012220002-632-642
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中C9ORF72基因序列中異常多個GGGGCC重複序列的比例
https://www.frontiersin.org/articles/10.3389/fgene.2020.562758/full
註一:個案於當日移除維生器具,於一星期後往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