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擁有的能力-- 乳糖不耐症
很多小時候我們具有的能力,長大以後都不知不覺地消失了。今天要講的就是我們乳糖消化的能力。
所有的哺乳類動物,小時候顧名思義都是喝母乳長大的。媽媽給我們的奶裡面,含有豐富的乳糖。乳糖要靠乳糖酶,才能代謝成半乳糖與葡萄糖。沒有乳糖眉的人,非常勉強地去喝乳製品,大量的奶類無法在小腸被吸收,跑到大腸去,被大腸的許多腸內菌利用後,發酵產生氣體,引發脹氣與腹痛。大量的水分隨著沒有消化的乳類到大腸,也引起腹瀉等症狀。以上的狀況就是乳糖不耐症。
講到這裡你會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小時候明明可以喝牛奶的,長大了卻不行呢?
那是因為製造乳糖酶的基因LCT,在哺乳類動物通過幼年期後,會被一個在它們上游的MCM6給關起來。不要問我為什麼啦,反正狗呀貓呀豬呀,離開幼年期沒有人餵他們喝奶了,不需要乳糖酶了,大家都一樣,用MCM6把LCT關起來。可能在演化上有點節能的意思。
偏生就是智人不一樣,大約一萬年前,人類進入農牧時期。人類開始圈養家畜,提供蛋白質來源。奶類製品開始進入成人的食物選擇中,特別是大草原的遊牧民族,能夠把奶類當能量來源的族群開始有競爭優勢。MCM6產生失能性突變的族群,在天災粒米無收的時候,可以靠牛奶馬奶羊奶給予珍貴的熱量,活下來的機率就高!!
時至今日,這群產生突變的人類族群,大多分佈在美洲,歐洲,澳洲,以及歐亞大陸的溫帶。東亞大陸的我們,大概只有10%左右得到成年後可以喝牛奶的能力。從今天的考古證據,可以知道,3200年前,日耳曼的蠻族戰士,14位可以在遺體中取到DNA,只有一位可以代謝乳糖,大部分仍然沒有獲得這個能力。相較於目前西歐的民眾,80%以上都可以代謝乳糖,在短短的120代間,這個變異點所賦予的競爭優勢非常非常強大!! 我們用數學模式推導出來,具有消化乳糖能力的人能有更多的後代,比乳糖不耐症的人高出6%!! 東亞大陸的我們,熱量的來源大部分來自於農作物,饑荒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家畜的奶類可供選擇,所以這個優勢突顯不出來,所以只有10%的人,擁有這個能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