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田堡讓你跑得快 跳得高!
米田堡? 聽起來很像是漢堡的名稱喔!
但它不是用來吃的,它是許多台灣之光的標配!
米田堡血型是一種獨特的血型,在世界上白種人與日本人具有米田堡血型的比例不到萬分之一,但在僅2100萬人口的台灣,卻占了有3~6%左右,尤其的原住民族群,擁有米田堡血型的比例分別為:卑南族 21%;達悟族 34%;阿美族 88%,阿美族的族人己乎都是米田堡血型,比率是世界第一。
什麼是米田堡血型?
紅血球除了A、B、0血型外,其實還有其他血型系統,其中比較常聽到的是Rh血型,有時我們會在戲劇的劇情看到,A、B、0的血液行配對了,但還必須是Rh陰性血型才能輸血,而米田堡血型是一種比Rh血型更罕見的血型。在1951年的時候,美國的Levine醫師在米田堡(Miltenberger)夫人的血液檢體裡面,發現新的抗體,造成她生產的嬰兒有新生兒溶血症,這就是米田堡血型被發現的由來。
台灣人必須知道米田堡血型的理由,除了新生兒溶血症,讓許多小朋友一出生照光照得久之外。還有一個,就是米田堡血型造就了許多優秀運動員!!
米田堡和運動有什麼關係??
馬偕紀念醫院輸血醫學實驗室研究員許淳欣,曾對300位米田堡血型受試者,進行血液、血型檢驗及運動呼吸測量。研究發現:沒有米田堡型的成人在踏階後2-3分鐘排完這個運動產生的二氧化碳;不過,帶有米田堡型的成人在運動後1-2分鐘就排完二氧化碳,驗證了之前生物物理實驗的推論。因為二氧化碳代謝的效率與個體二氧化碳的容忍量(capacity)及呼吸耐力有直接關係,所以帶有米田堡血型的人應會有較佳的呼吸代謝和耐力。
而在世大運中破世界紀錄的「舉重女強人」郭婞淳、「台灣最速男」楊俊瀚和跆拳道品勢金牌蘇佳恩,以及楊傳廣、林志傑、錢薇娟、林智勝、曹錦輝、張泰山等運動好手,都有阿美族的血統喔!
台灣有3-6%的人有耶,怎麼知道我有沒有米田堡第三型?
過去要檢驗這個血型,要測血液中的抗體。抗體不是很精確,會受到血液中其它物質的干擾。最近幾年,掌管血庫血型的專家,嘗試運用基因檢測來檢驗它。但米田堡血型的變異方式,在基因檢測中是進階版。它不是一兩個鹼基的變異,也不只是多了一段,少了一段的差別。它是所謂的「基因轉換」,gene conversion。
什麼是基因轉換(gene conversion)
基因轉換,是指在細胞減數分裂,同源染色體排排站,理應A1對A1,A2對A2。但當A1和A2鄰近,而且DNA序列非常類似時,A1有時會對到A2,而且,此時有機率產生基因重組(recombination),A1的一段,和A2的一段交換。重組出來的新序列A1’A2’,有些鹼基和原來的A1, A2不一樣。自然轉譯出來的蛋白質就會不一樣。
米田堡血型的產生,是GYPA的exon3和GYPB intron3有一部分高度類似,當GYPA的55bp片段,換到GYPB時,GYPB表現出來的蛋白質會多一段出來。這個新生的蛋白質刺激抗體生成的能力非常強,所以人類早早就利用血清檢驗發現了米田堡血型的存在。但直至最近,才有能力以定序方式在基因層面去証實。
既然說會基因轉換的片段,彼此非常類似,那麼轉換後我們可能根本無法查覺這個事件。2017年澳洲科學家,成功地呈現了米田堡血型在定序結果的呈現方式。它會在第四號染色體第145040893個鹼基處,展現出soft clip的異常片段。也會在GYPB的部位,展現出rs556255196,及rs140943068兩個變異點。這兩個痕跡,証明了基因轉換曾發生過,非常有趣。好比我們在「駭客任務」電影裏,看到同樣的黑貓經過兩次,就是系統產生bug,我們不斷地在了解自己的道路上前進,時刻有驚喜!!
台灣族群中,非原住民後裔的民眾,發現米田堡血型的人也不少,顯然和原住民過去有情慾交流。定序幫大家了解自己的長處,也了解自己的出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