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因定序是精準醫療的開始 三部曲之二
基因定序第二件重要資訊是藥物基因型
副作用預防,療效的掌握
人類目前已知有440項藥物基因關係(CPIC),這些基因產出的酵素,做成的蛋白質孔道,胞膜接受器,讓藥物在人體內一棒接一棒到該到的位置,產出足夠的化學物質濃度,達到我們預期的療效。基因的差異,讓酵素也好通道也好,功能和別人有差,那療效就會大打折扣,甚至有副作用。
能夠上市的藥物(西藥),都已經千錘百鍊地証明,這藥物應該在大部分人身上是有效的(大部分,指90%or so),而在絕大部分的人沒有B>Z的副作用。(絕大部分,95%or so)。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Phase I 到 Phase III的試驗,我想這兩年大家一直聽新冠疫苗研發的術語,有點熟了。我們經由這套系統給人類社會Z>B的藥物。
OK, 對大部分人來說以上成立。
But,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
我們不知道我們自己是不是那個minority
少數的比例,服藥不是沒效,就是嚴重副作用
人類社會承認這種事情會發生,所以有藥害救濟制度做為事後補償
嘿嘿,你以為minority 很少嗎? 其實不少……
台灣最有名的兩個嚴重副作用的藥物基因型:HLA-B*15:02; HLA-B*58:01,分別對於carbamazepine和allopurinol兩種藥物易誘發SJS/TEN,皮膚及黏膜產生水泡及潰爛,死亡率高達15-20%。為什麼有名? 因為發生的病人數多,根據TWBB,台灣HLA-B*15:02佔人口7.4%,HLA-B*58:01佔人口12.1%。所以悲劇不少,不少到現在很多醫師都不開這兩個藥了。雖然它們對神經痛和降尿酸非常有效!!!
上面兩個案例是佔到族群10%的案例所以顯著。那比較少見的呢?
台灣人有3.4%的人帶有HLA-B*38:02,16.1%的人帶有HLA-DRB1*08:03,服用甲亢藥物會導致白血球低下。這個低不是低一點點的低,是很低的低,讓你的身體好一段時間對細菌不設防的低。
我們會想,嘿嘿,我也沒有痛風,也沒有神經痛,也沒有甲亢,那就沒關係了嘛!
那我們總會吃胃藥嘛,也會頭痛起來吃止痛藥嘛!
拿最有名的胃藥氫離子阻斷劑來說,我們有2.5%的人屬於CYP2C19 rapid metabolizer,意思是說,CYP2C19這個酵素代謝率超快,所以,別人吃一顆胃藥可以,但這2.5%的人要吃到兩顆
相反的,我們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藥物,clopidogrel(plavix, 保栓通),要靠CYP2C19代謝成有效型, 我們有近60%的人,是屬於CYP2C19 intermediate/poor metabolizer,意思是說,吃一樣的藥物,因為CYP2C19代謝太慢,療效會大打折扣。這些人,應該要換成prasugrel或是ticagrelor。對於冠心症的病人,這可是性命交關的問題,但這個資訊很少被應用。(美國人的CYP2C19 intermediate/poor metabolizer約佔22%而已,種族差異大)
再拿我們最常聽到的EVE止痛藥,裏面的成份是ibuprofen,我們有3.7%的人帶有CYP2C9*3基因型,結果是,這個酵素代謝藥物的速度比一般人慢,所以藥物劑量應該要減少,以免副作用產生。(腎臟損傷,心臟副作用)其實不止是ibuprofen,許多NSAID都是透過CYP2C9這個酵素代謝,特別是目前號稱不傷胃的COX-2 NSAID。如果帶了CYP2C9*3,該選擇diclofenac或Etoricoxib這些較少倚賴CYP2C9代謝的止痛藥。
東亞族群中有1-2%的人是屬於CYP2D6 ultrarapid metabolizer,這群人,服用一般量的codeine 或tramadol,會迅速代謝成morphine,易造成昏迷,呼吸抑制,導致死亡。每幾年會蹦出一個社會新聞,說小朋友喝了咳嗽糖漿後昏迷或死亡。其實是因為這個基因型。
吼吼,還很多呀,像之前介紹的SLCO1B1,台灣20%的人帶有SLCO1B1 *5/*15/*17這些基因型,服用大部份降膽固醇的藥物會有5倍到17倍的風險值讓肌肉受傷害,台灣大概有近百萬人服用降膽固醇藥物,其實藥物可以有更精細的選擇。
有名的,我們可以躲。沒有名的,只好等悲劇發生後拿藥害救濟?
當然不要,我要避免。避免的第一步,就是了解自己,自己的藥物基因型是不是奇行種?
小編已經超過1000字了,老闆說超過1000字就沒有人要看。族繁不及備載,這是拿到基因定序的第二部曲。